有小伙伴问:B端产品经理应该用什么方法去主动发现需求,尤其是面向内部产品线;产品上线后,怎么体现自己得价值?
我对 B 端产品(包括内部产品)的定位,是给客户或业务方,降本增效,赋能业务。
正好我手边负责几个内部系统,有一些想法,分享给你。
一、如何挖掘用户需求?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等着业务团队找你下需求?那不仅很被动,还会逐步变为职场“工具人”。那怎样才能主动发现需求呢?
首先,要了解你的产品
B 端产品的特点是复杂性+业务紧密性,内部系统作为 B 端的一个方向,也具有其特性。
刚接手产品,先不要着急去影响你的业务,或主动发现需求,要先熟悉你的产品。
内部系统有个特色,那就是根据公司组织架构、职能分工、协作流程而定,每个公司可以说都是不一样的。即使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也要先去深入了解业务流程。不要直接上去大刀阔斧的调整,很大程度上,结果和你的预期会不符合,最后一地鸡毛。
主动的去和你的 leader 聊,和团队同事聊,和业务方聊。了解业务团队使用的角色、流程和使用场景,听业务团队需求,拆解成产品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快速的熟悉业务。
第二:要了解行业情况,多做竞品分析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一般情况下,内部产品会有对应的商业系统。
由于商业化产品要考虑营收,涉及到的场景和复杂度,涉及的角色和业务流程,要更复杂一些。同样的 OA 系统,内部系统是只需解决公司内部特定业务场景下的需求。
可以找一些头部竞品,参考别人怎么做的,像钉钉其实就是一个内部系统,你完全可以对其进行调研。
通过竞品分析,快速了解到行业内的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可加深你对公司内业务的理解,对未来方案的一个指导思想。
在这个环节,要多看,多积累。
第三,要了解你的业务方的目标
内部产品目标性非常强,就是解决业务团队问题。
要了解业务线的目标有哪些,涉及到的角色有哪些,业务流程是什么样子的。你的产品目标,是要和所服务的业务目标对齐的。
举例:我负责crm系统,今年业务线的目标是销售签单翻倍。基于这个业务目标,我们可以拆分自己的目标:
提升客户的签单转化率:未签约客户自动流转,有效的提升销售的主动性,因为销售在短时间内未达成签单目标,客户就流转到其他销售了。
新增 dashboard 页面,帮助销售主管,及时发现成员的问题,快速解决。
如果你的产品有多个业务方,要了解每个业务的发展阶段和目标。
比如说同样是 CRM 系统,一个业务团队是初创期小团队,业务指标快速占领市场,扩大客户池,那当前最迫切的指标是客户线索转化,那你的业务目标就是提升客户线索转化率。
而处于成熟期的 CRM 系统,当前业务指标除了新客户开发,还要考虑老客户续费等问题,则需要完善的客户管理、联系人管理、业务机会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和 dashboard 等。这时候的指标,就是提升团队成员的效率。
这个环节是要清晰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产品方向和目标。
第四,多和业务团队聊,及时了解业务进度,掌握产品切入点
聊的目的是了解业务发展情况,看他们正在做什么。与其他 ToB 产品比较,内部产品服务的对象,就是身边的同事,他会告诉你他想要什么。
通过和业务团队沟通,我们要分析思考,有哪些功能点能与业务结合,适当的时候,提出你的一些想法,通过产品帮助业务团队,更好的达成目标。
当你的开始解决业务团队问题,你们的信任关系已经逐步建立,业务团队会更主动的和你探讨。
小结
通过了解业务、了解竞品与行业、了解业务团队目标,并深入了解业务进度,那你就可以通过你的专业知识,挖掘出更准确,更有价值的业务需求。
小 tips:业务模式比较类似团队,去找跑的最快的团队。跑的快的团队,会有很强的目标,并且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二、如何体现产品价值?
内部产品经理的目标,是要与业务目标对齐的。只有帮助业务团队完成目标,才能体现产品的价值。
业务方提的需求非常多,需求做不做,除了常用的四象限法则、KANO 模型等,还要增加另外一种判断方法:
需求和业务团队的目标关联是否紧密,能不能助力业务完成目标。
在我们团队,写需求文档的最重要的两条是:需求背景、产品目标。每个版本都有业务迫切解决的需求,要有产品上线后的衡量标准。
B 端产品对业务团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提效降本、赋能。
1. 提效降本
深入了解业务流程,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
最好的方法是参与业务的流程,了解业务在做的事,他们日常的工作考核、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关注点和诉求。
当我们不断加深对业务的了解,结合我们对行业的认知,会逐步发现业务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举例:我们 SCRM 系统有拉新的需求。运营希望用户能在朋友圈分享,让看到的人关注公众号。流程是用户关注公众号后,获取到分享海报,并分享海报到朋友圈,然后截图发给公众号后,收到最终获得奖品。
由于参加人数较多,运营审图时间有限,所以干脆只要发图的都给奖品,结果获得效果很差。
我们和业务方探讨之后,做了一个能识别用户截图的小工具,自动审核截图。上线后发现有 5%的用户,因为随便发图而没有通过,于是这 5%里面大部分又重现发了朋友圈截图给公众号。再加上每个用户还会带来 1-2 位新用户关注,最终获得效果比同期提升了 10%左右。
价值: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产品的关键指标,并通过数据来衡量上线后的价值。
2. 业务赋能
赋能:通过产品工具,给业务团队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业务闭环,更厉害一些的,可以提供新的销售模式。
这点比较难,除了对业务理解,还要对行业有很强的认知。才能找到突破点。
举例:手边负责的一个 SCRM 系统,销售的 KPI 是签订更多母婴类产品的单子。
那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提供更多用户分层工具,把用户以母婴角度进行标签化,并提供精细化触达工具。
用户关注公众号或注册的时候,通过让用户选择感兴趣的点,来对用户第一步分层;
当用户在微信上有活跃行为时,通过调研后抽奖(虚拟奖品,如优惠券等)的方式,进一步完善用户的画像。
用户在商城有操作行为时,作为标签记录到 SCRM 系统。
分层效果非常明显,被标签化的用户量级达到百万级。
当销售签单后,进行项目执行阶段,项目经理可以通过 SCRM 系统,定向的把广告或项目,推送给客户的目标群体。
价值点:开拓了新的业务模式,通过定向推送的数量,就是你为业务带来的价值。
总结
长时间做内部产品,随着对业务越来越熟悉,想问题的深度可能会下降。这时候需要开阔眼界,多看看竞品是怎么做的,多听听行业内的人是怎么讲的,逐步做到:观察–思考–应用到业务–总结–观察的循环。
只要帮助业务团队完成目标,才能提现产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