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中,面板行业颇为典型,且涉及华为、小米等一线企业。
2011年,华为基于三星的OLED屏幕推出P1超薄手机,以向高端手机市场发起进攻,却因为和三星手机的定位产生冲突,三星以产能不足为由,公然撕毁合同,直接断供。
这一招,使华为后续的P1机型无屏可用,结果库存爆涨,损失惨重。此后,华为高端机型有意无意“远离”三星,直到2018年,三星给予巨额赔付,双方才重新建立起屏幕采购通道。
无独有偶,小米也曾因当时的供应链负责人得罪了三星高管,三星决定不再向小米供应屏幕,直接导致小米曲面屏手机note 2发布推迟一年。小米选择其他供应商后,出现暗斑、阴阳屏、侧面漏光等问题。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后来,雷军坦承,“当时的小米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块小小的OLED面板接连让华为、小米“栽跟头”,说明其对智能手机产业的重要性,事实上,这正是LCD面板产业之后中韩竞争的最大“火力点”。
说到LCD面板产业,不少网友觉得是三星等韩企主动退出,才给了中企发展空间。其实,从来没有免费吃的午餐,只有打拼来的盛宴。
在LCD面板产业,韩国依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逆周期扩产,击败日本,而到现在,国内面板企业凭借产业规模、低成本等优势崛起,对韩企构成挑战。
资料显示,从2017年下半年,京东方福州8.5代线、中国台湾企业群创的8.6代线等新增产能不断入市,LCD面板产业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一直延续到2019年。
正是在持续下跌的两年多时间里,三星、LGD等韩企的LCD业务持续亏损,它们才选择逐渐退出LCD市场,完全转入OLED。
与此同时,背靠中国丰富的市场资源,加上国家的大力支持,京东方、TCL科技等国产厂商快速崛起。
换句话说,不是三星、LGD“自断财路”,是中企用产能打退了它们,夺得LCD面板全球产能冠军。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而在OLED面板产业,因为入局早、研发投入大,韩企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正如分析人士所言,“三星在OLED手机屏上做得好,LGD在OLED电视屏上做得好”,二者是这个领域不折不扣的“霸主”,被誉为“韩国双雄”。
“双雄”在前,OLED面板这场硬仗,中企如何打?关键还是“团战”。
为了追赶三星,国家对京东方、维信诺、天马等国产厂商予以大力扶持。以京东方为例,2006年至2018年,仅定向增发的方式就融资705亿元,其中政府补助61亿元。
获得资金加持,技术研发随之加大马力。
在OLED柔性屏技术上,京东方成了投入最多的国产企业。别的年份暂且不说,2018年,京东方就投资900亿元建设柔性屏生产线,产能在全球仅次于三星。
更重要的是,国产厂商还有“自己人”的助攻。
举个例子,华为Mate X推出时,价格达16999元,相比于三星Fold的13999元,还高三千元,你可能想不到,华为Mate X仍然亏损六千至七千万美元(约4亿元人民币)。即便如此,华为依旧与京东方合作,目的是支持国产柔性屏,联合突围。
多方合力,使中企在OLED面板产业战绩抢眼。
京东方杀进苹果供应链,研究机构预判,京东方2021年有望向苹果供应超过1000万片柔性OLED手机面板。
群智咨询的数据显示,京东方已向苹果、三星、OPPO、荣耀等供应柔性OLED手机面板,而维信诺2021年上半年OLED手机屏出货1400万片,出货量在国内仅次于京东方。
政府资金护航、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生态伙伴亏本也要力挺,中企有了叫板甚至赶超韩企的底气。
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主要面板厂营收总额近748亿美元,中国大陆几大面板厂总营收约31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98%,约占全球主要面板厂总营收的42%,营收规模首次站上全球第一的位置,而韩国同期营收全球市场占比下降到33%,下降7个百分点。
从面板企业利润看,京东方更是以绝对优势超越三星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面板厂营业利润的26%,三星、群创、TCL华星则分列第二至第四。
中国大陆面板企业营收成为全球霸主,京东方利润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都说明中企在面板行业拥有强大势能,为接下来的技术研发积累更多资金和经验。
这给三星等韩企制造了不小压力。一个明显的举动是,前段时间,三星QD-OLED面板正式量产,在大尺寸OLED面板这个由韩企LGD一家独大的市场里“夺食”。
可以预见,当京东方、TCL科技、维信诺等中企加速进击,这场硬仗将越发激烈,谁能笑到最后?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