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铺设的山东黄河地图长卷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钱欢青 摄
黄河在山东境内流经628公里,占黄河下游的四分之三。从后李文化到岳石文化,这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九曲黄河在这里入海,造就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内涵;泰山、孔子与黄河在这片大地汇聚,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12月26日,由济南市博物馆联合九市15家文博单位举办的“汤汤大河 生生不息——山东地区黄河文明特展”在济南市博物馆启幕。展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山东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及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支持,通过山东黄河流域博物馆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深挖山东地区蕴含的独特黄河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实现对山东地区黄河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阐释与传播,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26日开展当天,新黄河记者来到展览现场,先睹为快。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荟萃沿黄九市15家文博单位210余件文物
一进济南市博物馆大门,记者就在大厅,也就是本次展览的序厅中看到气势恢宏的展览展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艺术设计效果立即将观众带入壮美黄河的宏大主题,泰山、三孔、大运河、光岳楼、黄河入海口等鲜明元素组成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气势、动感兼具。因为展览规模很大,因此占据了博物馆一楼三个展厅。
作为“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山东省内联盟成员单位,济南市博物馆发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员重要作用,联合济南、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滨州、淄博、东营沿黄九市15家文博单位共同推出此次展览。
展览立足于山东地区黄河文明的源起、发展与精神内核,以黄河在山东的流经为序,遴选各地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文物210余件,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河·激荡——自然生态与历史演变”,利用历代黄河舆图、历史文献、治黄人物典故,辅以图标、沙盘、视频等手段,向观众展开一幅黄河山东卷的壮阔画卷。
展厅中的一件济南市博物馆藏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石印本《三省黄河全图》特别值得一提,该图由易顺鼎、刘鹗等纂修,顾潮等测绘。此书计5册160篇,详细展示了黄河在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的河道走向、接纳支流、两岸堤坝等水利工程情况。也是中国第一次用近现代技术实测的黄河图,在黄河水利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览的第二部分“河·共生——文明探源与文化瑰宝”,用精品文物承托起山东黄河流域的厚重历史,捕捉黄河文化在齐鲁大地衍生出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带领今人的脚步重走黄河,见证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灿烂辉煌的文明足迹。
第三部分“河·相传——时代价值与传承发展”,依托革命文化、非遗、新时代发展等丰富内容,构筑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奏响山东黄河的时代凯歌。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蛋壳黑陶高柄杯、变形兽面纹亚醜铜罍等“一级文物”引人瞩目
本次展览的第二部分“河·共生——文明探源与文化瑰宝”特别值得关注,这一部分以省会济南为引领,以黄河在山东的流经为序,荟萃了沿黄九市的众多文物精品,集中展示了沿黄九市的文明发展与璀璨文化。
从泰安大汶口到章丘城子崖再到临淄齐故城,从曲阜“三孔”到泰山之巅再到黄河入海口,黄河之畔的山东承载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如一本浩瀚的史卷向观众缓缓展开。
展品中不乏重量级展品,除了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背壶、鹿角锄,章丘城子崖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以及变形兽面纹亚醜铜罍、唐代三彩带流罐、宋代定窑白釉盖罐等众多一级文物集中亮相外,还展出了与泰山文化息息相关的泰山祭器、大运河沿岸出土文物、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佛造像、淄博窑精品瓷器、制盐使用的商代盔形器等地域性色彩浓厚的特色展品,充分彰显了山东黄河文明兼容并包、同根同源的壮阔气质。
其中,济南市博物馆藏的一级文物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于章丘城子崖遗址,其杯口最薄处只有0.2毫米,重量仅70克,轻巧可见一斑。蛋壳陶质地细致紧密,表里透黑,不渗水,烧成火候高,表明了当时山东龙山文化制陶业的发达,是中国史前制陶工艺的巅峰之作。
此外,济南市博物馆珍藏的一级文物“亚醜”青铜罍,属商代晚期。形体高大,表面润滑光亮,花纹繁缛细密,纹饰清晰,布局严谨有序,做工精良,保存完好。器身内外没有一般青铜器刚出土时的铜锈或泥土,而是通体乌黑幽亮,包浆灿然,应是早年出土后经历代收藏者把玩揣摩珍藏所致。因盖内及口内均有“亚醜”两字的铭文,故名之“亚醜罍”。其造型优美,在中原地区很少见,实为“亚醜”器群中之精品。
另外还有一些极具特色的文物,也颇引人瞩目。比如,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的一张清咸丰四年(1854年)利津至东阿旧城大清河船票。这张船票“诞生”一年后,黄河夺大清河入海。
再如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的铁帽头和铁锔扣,前者为建闸时增加木桩锐度和坚固度使用,后者为连接、固定运河闸坝石板所用。
此外,无棣县文物保护中心藏无棣县佘家镇邓王村盐业遗址出土的周代盔形器也很有特点。盔形器为古代人们煮盐用的器皿,主要发现于山东沿海地区,很有地域特色。
数字化助力,动态展现黄河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形式设计以“具有故事性特征的体验空间”为理念进行艺术呈现,提取沿黄九地特色文化元素为线索,并将其融入展厅空间中持续共振,因此颇能引发观众共鸣。
山东黄河的独特色彩在展厅中处处可见,例如地面铺设山东黄河地图长卷进行趣味扩展,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拓宽了观展者的理解与记忆;以“大禹治水”“在川观水”“泰山封禅”等耳熟能详的人文故事为题材的主题展墙将山东黄河故事向人们娓娓道来;而以九地镇馆之宝为串联的黄河地图以及革命文化与非遗展区则以交互性的设计形式,描画着大河两岸文化遗产绵延不绝的血脉烟火。
在本次展览的互动体验展厅,除了有一幅巨大的横贯整面墙的《山东省黄河图》,还以全景动态演绎的形式带领观众沉浸式飞跃山东黄河之路,以黄河流经的地理线路为线索,一领黄河的壮丽之景。对精选代表性文物进行的3D文物开发,也让观众全方位、多角度、高清晰地观赏文物、完成互动,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历代黄河诗词墙也设计得颇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