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换了地方工作,孩子也跟着换了学校,可是微信往来,一把辛酸泪,满纸焦虑话,都是关于孩子厌学问题、亲子关系恶化问题。
转型时期,时代之手操控无数人的命运,影响家庭及教育的走向,但人之为人,就在于拥有反思能力、建构能力、改变现在以创造未来。
危机总是无处不在,但任何概念都是一体两面,危机如果是手背,那么转机就是手心,两者合为手。转机蕴含在危机之中,无非靠那指月之手。
1、教育,首先是自我修行
所有的污染都有可能规避,唯独空气污染不行。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当整个社会都被焦虑席卷时,活在其中的任何个人都难以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我亦如此!
生女儿时,我对如何养育孩子知之甚少,生活上也不会照顾,常常导致她生病住院。有一年还染上了支原体肺炎,反复发烧,注射阿奇霉素到孩子呕吐的地步!她半夜梦中咳嗽,我常常被惊醒,睁着眼、无声无息淌着泪挨到天亮送她去医院。
后来上学念书,找幼儿园,换小学,择初中,考高中,进文科还是理科班,没有哪一样不是纠结到不眠不休。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自主招生考、高考,成绩起起伏伏就像魔鬼一样掌控着她和我们的情绪!
拉弓射箭,可是弓绷到快要断了的时候,箭是射不出去的,要换的就该是弓了。
也就是在这濒临崩溃的边缘,我们意识到不能再继续这样了,退回到内心深处、事情远处,寻找问题的症结,以便对症下药。
当社会衡量人的价值标准简单粗暴单一时,本就各不相同的人都被绑架到“名利”这仅有的一条窄道上,你推我挤,喧嚣混乱不堪,谁都怕被挤到路边,谁都不想掉在最后,谁都难有一颗安定从容的心,谁都难以另寻出路。
仔细想想,与其说我们是在焦虑孩子的成绩,不如说我们是在忧虑自身乃至整个家庭存在的空间和意义在哪里。
在名利场的拼杀中,必然有人败下阵来,当我们自己拼得伤痕累累、无力动弹时,却在无意识中将压力转嫁给孩子、家人,打着“爱”的旗号,以着“为你好”的名目,然后自己理直气壮地停在原地不动。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因此,每年高考成绩出来,那些悲剧往往发生在弱势家庭,当然,这种“弱势”,未必是经济的,可能是心理的,或者是文化的。
我,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当我们将“改变”这一天然渴求的目光,从他人、家人、孩子身上收回,回到自己身上时,问题相对就不那么复杂!
我们希望拥有什么样的孩子,首先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如果一个成年人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要求更年幼的孩子去承受?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过:望子成龙不如望己成龙。我深以为然!
还是以焦虑为例,当我们逐渐意识到长期的耳闻目染,我家孩子也变得焦虑后,我着手对自己进行心理建构,更换看问题的角度,先自我疗愈。
比如我到如今所在学校支教后,遇到以前连想都没想到的各种问题,最初的确无法适应,但我对自己说:“你现在遭遇的正是当今教育复杂的现状,也许就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意义何在!”
就这样,我将所遇问题当课题研究,而不是当问题去抱怨,反而利于问题一点点解决,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正向思维、行动能力、反省能力、建构能力等,就像萤火虫点点微光,慢慢驱散内心深处的黑与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却都希望别人来点燃。可你希望的“别人”,他的灯也是黑的,也在等“别人”点亮呢!
真正能点亮你心灯的,只有你自己!
而做父母的点亮了心灯,一定会照亮孩子的心田。
因为教育的本质,不是说教,不是要求,不是改变,而是影响!你在哪里,你的孩子就会在哪里,并顺着你的“在”,走向更远的远方!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是,同样性格的人却有不同的命运。
我认为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心态。性格难移,心态易变,而心态如何影响教育效果、孩子成长,下面 5 则对比表格可以引发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与行动——
1、对待家庭的思维方式
2、对待孩子问题的思维方式
3、对待孩子学习的思维方式
4、对待家庭教育的思维方式
5、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真正的教育是一场自我修行。
换言之,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是父母自省的镜子,是引导我们成长的老师,迫使我们面对以往回避的成长问题,督促我们将从前忽略的功课补上,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以此和孩子共生共长!
2、家,本意何在?
人类是宇宙的孤儿,是时间的流浪者,唯有在用“智慧爱”建立的大小房子里,才会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那些被逼疯了、逼残了、甚至逼死了的孩子,让我在痛彻心扉中不断追问:家,她的本意何在?为何没能在命悬一线时拉住那些可怜的孩子,反而夺走最后那根救命的稻草?
当然,我们可以将所有问题推向社会、推向考试制度等,可是,“社会”本是无物之阵,它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组建起来的。
社会改革和制度改进,从来不可能靠几个人用一段时间就可以功德圆满的。守株能待到兔的,只是偶然,我们不可能等到社会问题都解决了,才去面对永远等不及的孩子教育问题。而纵观历史,哪怕是在最糟糕的时代,亦有微光闪耀,亦有人找到各自的救赎、各自的出路!
比如,高考!我们都将高考当成终点,从 0 岁开始就向 18 岁那年 6 月 7、8 两天冲刺,为此不计得失、奋不顾身、全力以赴!
可是,高考真的是终点吗?对于浸泡在应试的苦海中早已丧失原动力的孩子而言,就算通过题海战挤进名校,已是后继乏力。而将生长当成是生命意义的孩子而言,就算进不了名校,他也不会放弃终生学习!
退一步说,非要将高考当成一个跳板,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早就准备起跳?就算是一头小鹿,鹿妈妈也会耐心等着它会走、会跳、会跑、能分辨是非、能独立觅食、掌握逃脱天敌的本领后,才放手让小鹿进入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去生存。
可不可以,在高考波涛汹涌、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到幼儿园都快要窒息之前,先用乐观、从容、信任、理解、尊重、陪伴、适当闲暇等建立起来的家,给孩子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让他们在家的田野上强筋健体,练就开阔坚韧,再出去面对考试风雨、焦虑雾霾呢?
我一直以为,在孩子年幼时,所有社会现象和情绪,一定要先通过父母这面墙才能波及到孩子。不仅焦虑,不仅高考,对那些已经发展到扭曲、变形、疯狂的社会群体事件,父母可不可以先思考、过滤、隔离掉,让伤害不要太早扑向还是脆弱无助、无力抵抗的孩子?
前些日子,又有一位教师子女的孩子因心理问题休学。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个群体的子女如此高危?
可能,当老师的,在学校里也只有考试分数这一个维度,回到家,没有转换成温暖体谅的父母亲形象,反而因浸染那种氛围太久,因爱而惧,更变本加厉。心里还没有足够成熟坚韧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面临双重压力和压榨,弱小的生命连门缝那么窄的出口都没有、连萤火那样的微光都看不到,自然会陷入无底深渊。
而受伤的,又岂止是孩子呢?
多少因各种问题受伤的生命,同时伤害他人并自戕却不自知啊!更可怕的是,不仅教师群体,凡生命被挤压变形、缺乏出口的人群,总会有意无意将伤害转嫁到更弱小、更无助的人群!这时的家,无论物质形式的家,还是非物质意义上的家,其实早已是冰窟窿!
相反的例子总是有的!
前段日子,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垫底辣妹》。女儿在私立学校并不好好念书,妈妈常常被老师请到学校。父亲一心想在儿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名校梦,期望通过棒球夺冠的方式送儿子进名校,因此将全部的心力用在儿子身上,对两个女儿视而不见。
后来,儿子因受不了这种压力,每次比赛之前手都抖得停不下来,终于决定放弃成为职业棒球手的梦想。爸爸无法接受,觉得是奇耻大辱,愤怒完全爆发。
妻子无法控制怒火中烧的丈夫,从来都温婉从容的她,拿起棒球杆砸碎汽车玻璃,对丈夫吼道:“你可知道儿子每次比赛前都在承受什么吗?不打棒球有什么可丢脸的呢?就说我吧,每次被女儿的老师请去学校,我只是想——这孩子该是有多少委屈要跟我说呢?”
深夜看到这段情节,哭到不能自已。
家是什么?无条件的爱和信任啊!爸爸妈妈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就算全世界与你为敌,我也要是你的伙伴啊!
而我们给孩子的,究竟是些什么呢?
3、教育无捷径,幸福重定义
喝过无数的鸡汤,依旧过不好自己的人生。研究那么多成功教育模式,依然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教育没有捷径,成功不可复制;因为生命各不相同,成长各有其路。
教育,自古华山一条道——因材施教。教育的方法再多再好,不适合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万代师表孔老先生,为谋求一官半职实现平生抱负,带着一班子弟周游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最后还是老了回家办学、修订古代典籍才没枉平生所学。
诗仙李白,斗酒诗百千,诗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想“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却投错了门、靠错了主,流放夜郎,差点小命都没有了。
这些天才式人物也是用尽一生、长路坎坷才也未必找到自己、成全己,何况我们普通人呢?这都是宇宙难题啊,我们怎么可能指望短短 18 年就永久性解决!
更何况,天才的成功、幸福对我们普通人有没有参照意义不好说,而关于幸福、成功,我们固有之义一定正确吗?
哈佛大学开展了历史上最长的成人发展研究,跟踪 268 位男性,用时 76 年,从少年到老年,探寻影响人生幸福的关键。
实验结果好像又是一碗“鸡汤”:只要能在 30 岁前找到“真爱”——无论是真的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就能大大增加人生繁盛的几率。
为什么呢?
因为每个人都会不断遭遇意外和挫折,不同的是每个人采取的应对手段:近乎疯狂类的,猜疑、恐惧是最差的;稍微好一点是不够成熟类的,比如消极、易怒;接着是神经质类,如压抑、情感抽离等;最后是成熟健康类,如无私、幽默和升华。
而一个活在爱里的人,面对问题,会选择最积极的解决方式。
实验结论是:温暖亲密的关系是美好生活最重要的开场。不论你几岁,都有可能在爱里获得重生。这样看,其实孩子心灵最需要的,不必外求,无需焦虑,更不必趋同,因为,它就握在我们自己的手心!
想起另一则小故事:一个春日午后,几个小孩在草坪上游戏,他们想放风筝,回去找父母帮忙。妈妈丢开厨房里正在洗刷的碗,爸爸放下手头正赶着的设计,几家人在草坪上放起逍遥自在的风筝。后来,战争,伤残,病逝,生活露出各种复杂的面目,可是,那一个春日放飞的下午,无论在战场中、病床上、死亡前,都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单纯的快乐与幸福,恰如夜空里的星星!
《科尔曼报告》一项研究结论,即:孩子 90% 以上的素质,是由父母决定的。家庭及同伴的影响才是决定孩子学业成就的关键。
现实的确不容乐观,但未来只能由乐观抵达,每个认真工作和生活的人,都是美好的言传身教者,都会成为传播幸福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