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X交易所送您1050USDT
首页 历史 康熙为何不葬孝庄太后

康熙为何不葬孝庄太后

她13岁便嫁给了皇太极,册封永福宫庄妃,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大清国入主中原后第一帝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大帝的祖母,被誉为清初女政治家。贵为皇后的她却又为何没有与自己的夫君皇太极合葬?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她在皇太极死后下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而无颜在九泉之下面对皇太极?若传说有虚,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在死后一直没有下葬,停灵了37年之久才得以入土为安? 一、昭西陵是雍正皇帝建的 清朝皇后陵内葬的皇后都是死于自己的夫君入葬之后的皇太后,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皇后陵都应该是由儿子辈的皇帝给建的。清朝的7座皇后陵中,有5座属于这种情况,但也有例外,嘉庆帝的孝和皇后的昌西陵是由她的孙子咸丰帝建的,而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最为特殊,是由她的重孙子雍正帝给建的,这不仅在清朝是唯一的,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难以找到第二例。 聪明果敢的决定 康熙帝的梓宫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正式葬入景陵地宫的。就在入葬前21天的八月初九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允恭向雍正皇帝提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求给孝庄文皇后建陵,将孝庄文皇后的梓宫尽快入土为安,这样可“上妥在天之灵,下安仁孝之心”。孝庄文皇后的梓宫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停灵于遵化昌瑞山祖陵的暂安奉殿以来,到雍正元年(1723年)已停了将近36年了。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困扰了康熙帝35年之久,一直未能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雍正帝刚刚即位,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雍正帝不愧是雍正帝,他接到陈允恭的建议之后,决定立即着手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的核心依然是陵建在哪里的问题。是建在皇太极的昭陵附近,还是建在关内遵化的孝陵附近?对于这问题,雍正帝已成竹在胸。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初五日,他将诸王大臣召进宫来,对他们专门讲了为孝庄文皇后建陵的问题。他首先高度称赞了孝庄文皇后的伟大功绩和崇高圣德,又讲了孝庄文皇后临终之时要求将自己葬在孝陵附近、与子孙长期相伴的遗嘱,然后说:《礼经》上讲,合葬不是古来就有的。前代的大儒也说过,神灵有知,无所不通。合葬不合葬,只是个名义上的事。现在太宗已入葬昭陵多年了,即使在昭陵附近建陵也不算是合葬。孝庄文皇后自停灵遵化的暂安奉殿以来,我圣祖仁皇帝在位时间绵长,国泰民安,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由此看来,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为安妥;况且孝庄文皇后临终之时一再叮嘱要将自己葬在孝陵附近,圣祖仁皇帝已经遵照遗嘱将孝庄文皇后的梓宫停放在那里30多年了。圣祖仁皇帝将整个江山社稷都托付给我了,孝庄文皇后的陵寝是一个大事,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办理得合情合理,尽善尽美,留给后世。你们诸王大臣把这件事好好议论一下,拿出个正确的意见来上奏给我。 尽管雍正帝在谕旨中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来,但他的意向已经很清楚了,他是想征询一下群臣的意见,这一点谁都看得很清楚。群臣们经过认真的议论之后,在二月二十七日,由康亲王崇安领衔向皇帝奏报了群臣会议的结果。群臣的议论结果是这样的:自圣祖仁皇帝遵奉遗嘱,将孝庄文皇后梓宫安奉在暂安奉殿30多年以来,我圣祖在位日久,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昌盛,这说明暂安奉殿这个地方是一处上吉佳壤,风水宝地。应该在这个地方建陵。群臣的意见正中雍正帝的下怀,于是雍正帝在奏折上朱笔一挥,批道:“是。著即择日兴工。”康熙帝30多年未能解决的难题,到雍正帝这里迎刃而解了。 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将孝庄文皇后的陵命名为“昭西陵”。 雍正帝为孝庄皇后建陵的理由和方法可以说聪明果断,令人佩服。 (由重孙修建的昭西陵的三座门及方城明楼) 停灵37年才入葬 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的工程于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初三日正式破工兴工。二月十三日将营建昭西陵这件大事分别遣官告祭了永陵、福陵、昭陵、孝陵、孝东陵。雍正帝特地对撰写祭文的翰林官说: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这是我仰体我皇父的孝心,遵照孝庄文皇后的遗嘱办的。所以告祭景陵的祭文要单独撰写,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都要写进祭文里面去。这篇祭文的史料性很高,现抄录于下,供广大读者欣赏: 钦惟孝庄文皇后,躬备圣德,贻庆垂庥。隆两朝之孝养,开万世之隆基。及大渐之际,面谕皇考,以昭陵奉安年久,不宜轻动。建造兆域,必近孝陵,叮咛再三。我皇考恭奉慈旨,择地于孝陵之南为暂安奉殿,历三十余年。我皇考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宇升平,兆人康阜。胤禛祗绍丕绪,夙夜思维古合葬之礼原无定制,神灵所通,不间远近。因时制宜,惟义所在。即暂安奉殿建为昭西陵,以定万年之兆。卜吉于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辛未动土兴工,十六日甲申恭移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翊天启圣文皇后梓宫安奉享殿。恪遵圣母之遗命,仰体皇考之孝思,验吉兆于已彰;考旧章而允合。天开地设,储悠远之休征;峦耸川回,裕繁昌之庆祚。谨告。 因为昭西陵是由暂安奉殿改建的,大殿、东西配殿、宫门、围墙等都已建成,不用再建,所以工程进度很快,到当年年底就完工了。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十三日雍正帝亲自到昭西陵参加了告祭礼,同年十二月初十,正式将孝庄文皇后梓宫葬入了地宫。停灵37年,终于入土为安了,九泉之下的孝庄文皇后一定会感到十分高兴的。

她13岁便嫁给了皇太极,册封永福宫庄妃,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大清国入主中原后第一帝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大帝的祖母,被誉为清初女政治家。贵为皇后的她却又为何没有与自己的夫君皇太极合葬?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她在皇太极死后下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而无颜在九泉之下面对皇太极?若传说有虚,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在死后一直没有下葬,停灵了37年之久才得以入土为安? 一、昭西陵是雍正皇帝建的 清朝皇后陵内葬的皇后都是死于自己的夫君入葬之后的皇太后,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皇后陵都应该是由儿子辈的皇帝给建的。清朝的7座皇后陵中,有5座属于这种情况,但也有例外,嘉庆帝的孝和皇后的昌西陵是由她的孙子咸丰帝建的,而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最为特殊,是由她的重孙子雍正帝给建的,这不仅在清朝是唯一的,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难以找到第二例。 聪明果敢的决定 康熙帝的梓宫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正式葬入景陵地宫的。就在入葬前21天的八月初九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允恭向雍正皇帝提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求给孝庄文皇后建陵,将孝庄文皇后的梓宫尽快入土为安,这样可“上妥在天之灵,下安仁孝之心”。孝庄文皇后的梓宫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停灵于遵化昌瑞山祖陵的暂安奉殿以来,到雍正元年(1723年)已停了将近36年了。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困扰了康熙帝35年之久,一直未能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雍正帝刚刚即位,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雍正帝不愧是雍正帝,他接到陈允恭的建议之后,决定立即着手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的核心依然是陵建在哪里的问题。是建在皇太极的昭陵附近,还是建在关内遵化的孝陵附近?对于这问题,雍正帝已成竹在胸。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初五日,他将诸王大臣召进宫来,对他们专门讲了为孝庄文皇后建陵的问题。他首先高度称赞了孝庄文皇后的伟大功绩和崇高圣德,又讲了孝庄文皇后临终之时要求将自己葬在孝陵附近、与子孙长期相伴的遗嘱,然后说:《礼经》上讲,合葬不是古来就有的。前代的大儒也说过,神灵有知,无所不通。合葬不合葬,只是个名义上的事。现在太宗已入葬昭陵多年了,即使在昭陵附近建陵也不算是合葬。孝庄文皇后自停灵遵化的暂安奉殿以来,我圣祖仁皇帝在位时间绵长,国泰民安,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由此看来,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为安妥;况且孝庄文皇后临终之时一再叮嘱要将自己葬在孝陵附近,圣祖仁皇帝已经遵照遗嘱将孝庄文皇后的梓宫停放在那里30多年了。圣祖仁皇帝将整个江山社稷都托付给我了,孝庄文皇后的陵寝是一个大事,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办理得合情合理,尽善尽美,留给后世。你们诸王大臣把这件事好好议论一下,拿出个正确的意见来上奏给我。 尽管雍正帝在谕旨中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来,但他的意向已经很清楚了,他是想征询一下群臣的意见,这一点谁都看得很清楚。群臣们经过认真的议论之后,在二月二十七日,由康亲王崇安领衔向皇帝奏报了群臣会议的结果。群臣的议论结果是这样的:自圣祖仁皇帝遵奉遗嘱,将孝庄文皇后梓宫安奉在暂安奉殿30多年以来,我圣祖在位日久,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昌盛,这说明暂安奉殿这个地方是一处上吉佳壤,风水宝地。应该在这个地方建陵。群臣的意见正中雍正帝的下怀,于是雍正帝在奏折上朱笔一挥,批道:“是。著即择日兴工。”康熙帝30多年未能解决的难题,到雍正帝这里迎刃而解了。 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将孝庄文皇后的陵命名为“昭西陵”。 雍正帝为孝庄皇后建陵的理由和方法可以说聪明果断,令人佩服。 (由重孙修建的昭西陵的三座门及方城明楼) 停灵37年才入葬 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的工程于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初三日正式破工兴工。二月十三日将营建昭西陵这件大事分别遣官告祭了永陵、福陵、昭陵、孝陵、孝东陵。雍正帝特地对撰写祭文的翰林官说: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这是我仰体我皇父的孝心,遵照孝庄文皇后的遗嘱办的。所以告祭景陵的祭文要单独撰写,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都要写进祭文里面去。这篇祭文的史料性很高,现抄录于下,供广大读者欣赏: 钦惟孝庄文皇后,躬备圣德,贻庆垂庥。隆两朝之孝养,开万世之隆基。及大渐之际,面谕皇考,以昭陵奉安年久,不宜轻动。建造兆域,必近孝陵,叮咛再三。我皇考恭奉慈旨,择地于孝陵之南为暂安奉殿,历三十余年。我皇考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宇升平,兆人康阜。胤禛祗绍丕绪,夙夜思维古合葬之礼原无定制,神灵所通,不间远近。因时制宜,惟义所在。即暂安奉殿建为昭西陵,以定万年之兆。卜吉于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辛未动土兴工,十六日甲申恭移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翊天启圣文皇后梓宫安奉享殿。恪遵圣母之遗命,仰体皇考之孝思,验吉兆于已彰;考旧章而允合。天开地设,储悠远之休征;峦耸川回,裕繁昌之庆祚。谨告。 因为昭西陵是由暂安奉殿改建的,大殿、东西配殿、宫门、围墙等都已建成,不用再建,所以工程进度很快,到当年年底就完工了。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十三日雍正帝亲自到昭西陵参加了告祭礼,同年十二月初十,正式将孝庄文皇后梓宫葬入了地宫。停灵37年,终于入土为安了,九泉之下的孝庄文皇后一定会感到十分高兴的。

孝庄,博尔济吉特氏,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前后辅佐三位皇帝。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就像一部传奇的故事。这部故事跌宕起伏,曲折婉转,令后世为之着迷。生前,孝庄为后世留下了“太后下嫁”的历史谜案。死后,更有人说他的灵柩迟迟没有安葬,这是真的吗?康熙为何不葬孝庄太后

这是绝无可能的,康熙小时候,祖母孝庄就对他疼爱有加。谆谆教诲下,康熙才能独挡一面,鼎定乾坤,这才有了千古一帝。所以,康熙对祖母的感情,应该是非常深厚的。

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皇后年七十五岁,年长岁高下,久病不治,驾鹤西去。按清朝祖制,孝庄文皇后应该与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一起合葬于沈阳的昭陵。但是孝庄生前留有遗嘱,她既不愿打扰尘封日久的皇太极陵寝,更不要后世为了她再修陵墓,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她心心念的只有儿孙顺治和康熙,所以孝庄遗命就是将她的灵柩安放在遵化。如此一来,她就可以永远守护着儿孙们,了无遗憾。不得不说孝庄确实是位贤后。康熙为何不葬孝庄太后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祖母孝庄有遗命,康熙又向来孝顺,当然得尊重她老人家的遗愿。于是康熙在清东陵一墙之隔外修建了安奉殿,并仿照祖母喜爱的房子样式,修建了内殿和院落,但并没有修建地宫。从此,孝庄长眠于此。康熙皇帝因怀念祖母,也经常前来祭拜。康熙为何不葬孝庄太后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点此注册 WEEX 账户,领取 1,050 USDT 新用户奖励

三十七年后也就是雍正三年。雍正皇帝因感念老祖宗孝庄的伟大,又觉得安奉殿这是块风水宝地。于是雍正将安奉殿改名昭西陵,并命人在此修建地宫。孝庄得以进入昭西陵地宫,昭西陵因而成了孝庄文皇后的陵寝。

孝庄生前死后,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因而屡屡成为后世谈论的话题。更有甚者,说她死后停尸37年,这未免也太夸张了。作为后世百姓,我们在谈论历史人物的时候,要学会尊重历史,尊重过去,尊重这些伟大和传奇的历史人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济宁立场,若有侵权请在文章下面留言,我们将尽快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2jn.cn/post/6785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