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小温
5月10日,曾被认为是董明珠“接班人”的孟羽童离职。
这件事快速登上了热搜。
据媒体爆料,某音上“明珠羽童精选”的账号,已经变成了“格力明珠精选”。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孟羽童出镜的视频全被删除,头像也由原来的董孟合照,换成了董明珠单人照。
格力很快做出回应:“孟羽童已离开,不在公司任职”,并表示人员流动很正常。
而孟羽童也在微博发文:“靠别人永远不如靠自己”,瞬间引起一片哗然。
面对网友的争议,5月11日,孟羽童在微博立即回应:“靠人不如靠己”的言论,跟格力无关。
自己现在从格力顺利毕业了,接下来准备考研。
大家不要把它当成消极事件,离职只是人生某一阶段的选择。
而拿到自己的选择权,也是每位职场人的必修课。
1、职场的本质是各取所需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董孟二人的相识,是在2021年4月的职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
当时,孟羽童应聘格力的市场营销,她在面试环节以一支舞蹈,让一向严肃的董小姐刮目相看。
2021年9月,孟羽童正式入职格力,便有了后来“董明珠接班人”的故事。
同年11月,孟羽童在格力的官方直播间,开启了直播带货首秀。
孟羽童也逐渐火遍全网,短时间内,她的抖音涨粉就超80万。
格力便借着这股风,快速注册了有关“孟羽童”的多个商标。
其中“明珠羽童精选”的抖音账号,最为亮眼。
在董明珠的帮助下,孟羽童也进行了多场直播,但从直播数据看,业绩并不理想。
有网友说,培养的孟羽童并非能做“格力的薇娅”时,就是逐渐将她边缘化的开始。
于是便有人猜测,孟羽童离职,有可能是因为格力给她的待遇,远不如当初。
也有人表示,孟羽童能有现在的热度,完全是因为董明珠,她应该要感恩。
俗话说的好,有亏欠才需要感恩。
孟羽童被大众熟知,确实是因为董明珠。
但她在工作期间,也把最努力的自己献给了格力。
职场的本质,本就是一场价值交换。
员工进到一家企业,自己的辛苦付出,就要拿到相应的报酬。
当企业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时,他不会因为企业对他栽培过,就打消离开的念头。
同样,企业招员工进来,是希望员工能给企业创造远大于工资的价值。
企业给员工发2万块月薪,如果员工创造的价值远低于2万,那从投资角度看,就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如果不终止合作,企业就会亏损。
企业不能单方面要求员工感恩,员工也不能单方面要求企业讲人情。
只有两者双赢,合作才能长久。
企业和员工都是各取所需,不存在相互亏欠,更不需要谁感恩谁。
就像《老九门》中的一句台词:“各取所需,才是这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买卖。”
2、最先改变的人,往往是最有需要的人
作家萨古鲁说:“如果你有需要,就去做相应的事。”
人总是在有需要时,才会想着去改变。
改变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想找到掌控感。
1.谁更着急解决问题,谁更先改变。
人天生喜欢确定性,厌恶不确定性。
职场上很多人,天天喊着要离职,结果过了大半年,还是没动静。
因为在职是确定性,离职是不确定性。
孟羽童离职,很多人都在猜原因。
也许多半是职业生涯上遇到了难题,她很着急,但在格力又无法解决。
尽管离职后充满了不确定性,但相比一直犹豫不决,倒不如主动寻求改变,离职后再做其他打算,寻求自己的确定性。
2.谁更怕失去机会,谁更先让步。
如果企业很想留住一个人才,它肯定会给出更高的待遇。
比如加薪升职,比如股权激励。
但大多数情况,都是员工更怕失去工作机会。
往往越在意的人,也更愿意做出让步。
就像企业降薪调岗、无休止的996,员工因为怕丢了工作,也只好无奈接受。
待遇再差的工作,也会有人做,因为总有人更需要挣钱。
3.谁更难以忍受痛苦,谁更先改变。
有句话叫,人因痛苦而改变。
就像有的人受不了,公司的各种不满,最后选择了离职。
但有的人,即便当下的工作,让他心力交瘁,也不愿学习改变。
有人说,离不开饱受委屈的公司,是因为家里压力,上有老下有小。
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相比承受学习的痛苦,承受生活的痛苦,要容易得多。
我们选择做一份工作,习惯性躺在舒适区。
而不管是着急解决问题、怕失去机会,还是不愿忍受痛苦。
本质上,都是在一段不对等的关系里,满足自己的需要。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在乎、不改变,坐以待毙,但前提是,你可以这样。
如果不能,还想拥有选择权,还想让自己舒适点,改变就是最好的办法。
就像有句话说的一样:“改变不是为了跳出舒适区,而是为了扩大舒适区。”
3、职场的选择权,来源于你的知识产品化
这几年,有句话很火,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错把平台当本事。
郭德纲曾在一次采访中,分享过一件事。
当时,岳云鹏的人气很高,陆续接到很多剧组的邀约。
面对名利的诱惑,岳云鹏开始膨胀。
郭德纲得知此事后,立马给他泼凉水:
“中戏、北电那么多专业演员,都没戏拍,人家来找你,还不是因为你在德云社有点腕。
别人喊你几句“岳老师”,就真自己当专业演员了。
别忘了你的主业是说相声,没这个本事,到哪都站不稳脚跟。”
岳云鹏听后很惭愧,从此牢记师父的话,将重心放在相声上。
十多年的手艺深耕,才看到现在的“德云社一哥”。
人在高处时,总是很难认清自己,常把平台的影响力,当作自己的实力。
以至于离开平台后,却发现,根本没人会为自己的无知买单。
作家李尚龙说:
“别把平台当作你的能力。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离开平台剩下的,才是你的本事。”
一个人在平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让他胜任目前的工作,解决具体的问题。
但这套经验,未必可以支撑他,直接面向陌生的市场。
因为这些经验和方法,只是“知识技能化”。
想在职场拥有选择权,只有让它“知识产品化”。
也就是说,你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变成小白都能理解的语言。并根据对方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价值。
举个例子,一位设计师,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熟练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但这能代表,市场上就有人肯为他的设计作品付费吗?
如果是你,我猜你会说:“如果对方给我做设计,必须要达到我满意的效果,我才愿意付费。”
要想让人为设计师的服务买单,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再做一件事。
他能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价值。
而现实情况是,一个人如果在没出圈前,根本很难获得市场的信任。
这意味着,在此之前,设计师还要研究,自己服务的是哪类人群。
通过用户画像,洞察出用户的真实需求,然后匹配相应的服务,这样才有人肯为他付费。
否则忙活了大半天,到头来却不是别人想要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知识技能化”,却时常忘记,要想拿到选择权,离不开“知识产品化”。
写在最后
很喜欢《精要主义》中的一句话:“当我们丧失选择权的时候,别人会替我们作出选择。所以,要么慎重地选择有所不为,要么不由自主,任人摆布。”
职场是一场价值交换,正因为有需要,所以才会去改变。
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产品化”,争取早日拿到自己的选择权。
也期待我们能一起成长,一起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