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90后”已经到了适婚年龄,而中山大学最近的一份婚恋调查指出,“80后”“90后”人群中,76%的适婚青年有恐婚心理,65%的青年受访者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恐婚不仅仅是一种流行现象,也是一种易传染的心理疾病。其实,有些人惧怕结婚,害怕失去自由,其实恐婚是会传染的流行病,跟我们一起来看看恐婚为什么会传染?
“恐婚族”多为高知高收入者
临沂有个姑娘今年27岁,一个多月前刚刚在男朋友的老家摆完了结婚喜宴。结婚喜宴对张荔来说,非常勉强。
“在办婚礼前一个月,我就跟男朋友和双方父母都说了,我特别不愿意结婚,结果双方父母轮番给我打电话,甚至还以身体健康相要挟。”语气中尽是无奈,尽管激烈抗议过,最后还是顺从了父母心意,如期举办了婚礼。与别人先领证再结婚不同,时至今日,也没有领结婚证,似乎是给自己一个安慰,她说:“法律上我还是未婚。”
其实,和她一样恐惧婚姻、抗拒婚姻的人不在少数。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2.3%的人认为自己存在“恐婚”倾向,45.7%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就有“恐婚族”。同时,有51.7%的人认为“恐婚族”是正常现象。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这些数据表明,对待婚姻,焦虑和彷徨的人不少。本期,我们采访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理专家郭公社、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师陈绪清。
专家表示,恐婚哪个年龄段都会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收入不菲、思想前卫的都市白领占绝大部分,他们往往具备优秀的个人条件;中年群体中,具有恐婚心理的也不在少数,他们的心智已经成熟,有能力、有担当,恐婚的原因是曾经失败的婚姻造成了心理障碍,为了让自己免受伤害,不会轻易地在婚姻面前就范。
恐婚是易传染的流行病
专家认为,恐婚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例如,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以及父母感情严重不和,于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婚姻的看法偏消极。同时,较高离婚率、办婚礼巨大的经济压力、害怕失去个人自由以及承担责任等导致恐婚。
与不婚族还是不同的,很大一部分的恐婚族,其实都向往美好的婚姻生活,只是过度放大了其中的问题,没有信心面对。
专家表示,严重的恐婚是一种心理疾病。严重恐婚者思想偏执,与心态有很大关系,绝大部分恐婚族都有完美主义倾向,过度放大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而产生了恐惧和逃避心理。恐婚甚至是一种非常容易互相传染的流行病,尤其是在关系亲密的朋友及家人之间。
预设婚姻不美满,会更加恐婚
在总结了不少婚姻恐惧症病例后,医生得出一个结论,绝大多数恐婚的人有一种逻辑推理,即预设了不好的婚姻生活,这往往是从他人的经历中得出的,有了这一前提,在婚姻中碰到问题时,不是积极想办法,而是觉得“果然是这样”,结果更加朝心理暗示的方向发展。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郭公社说,一位患者曾经为“切葱到底该切圈还是切丝”这种事儿,夫妻吵了好几年,只要不是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就不要上纲上线,更不能一心想争个输赢。“婚姻不是讲道理的,每次吵架都要争个输赢,赢了其实也是输了。”
专家认为,“恐婚症”,既和家庭有关,也是个社会问题。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这让部分“80后”、“90后”不能全身心经营婚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对子女婚恋观的形成起直接作用。家庭幸福、温暖、父母少争吵,这样的家庭中走出的孩子对婚姻的恐惧感会下降很多,甚至向往和父母一样的美满婚姻。因此,年轻的父母应对婚姻家庭有责任感,遇到问题共同协商,争吵时尽量回避孩子。
专家介绍,在美国,有的州初高中就会设立婚姻课程,帮助年轻人形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这一点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