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发展能力、闪耀个性最重要的10件事
从出生那天起妈妈就一天24小时地照顾的那个小婴儿,当他长成幼儿的时候,开始渐渐离开父母身边,与小朋友一起玩,开心地讲话,并且像大人一样使劲地跑来跑去。
在此之前他们都是被家里人围着呵护着生活的,而进入幼稚园或保育园之后开始体验此生初次的集体生活。这是他们接触社会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为了让孩子充分发展能力,让他们的个性张扬,度过自己幸福的人生,在3~6岁的时期,一定要注意以下最重要的10件事。
1 重视孩子独有的特点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不要与别的孩子比较,关注自己孩子的感受方式
到了幼儿期,孩子各自的性格就表现出来了,有的孩子悠然自得,有的孩子性情急躁,有的畏缩不积极,有的喜欢折腾,有的有点神经质,有的着急忙慌等,各不相同。为了发展孩子的能力,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是最重要的,所以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重要的地方。
第一,要把孩子的个性发展为他独有的优势。孩子的个性不一定都是父母所期待的特点,比如有的父母会想,“为什么我们家孩子总是这么我行我素的,一点都不麻利呢?”但是若往好的方面想,“这孩子没有跟别人竞争的意识,对胜负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将来也许反而成为大人物呢”。这么一想,孩子的个性势必往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就是不要跟别的孩子相比较。孩子与别的小朋友玩的机会增多,或者孩子上幼稚园以后,父母总是不知不觉会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比如“为什么我家孩子跑得慢呢”,“为什么只有我家孩子不愿意玩秋千呢”等。
“想与别的孩子比较”,这是育儿中永远的题目,说起来确实难以避免。
但是,无论哪个领域,总会有比自己的孩子更优秀的孩子——运动神经发达的孩子,脑瓜聪明的孩子,很有教养的孩子,非常有积极性的孩子等,要是比较起来没有尽头,只能让自己更加不满足。要是想比较的话,就跟孩子的过去比较。“刚开始走的时候还害怕呢,现在已经跑得很好了”“我还担心孩子说话晚呢,现在他说得可开心了”,这样比的话孩子的成长确实令人欣慰,今后的发展也让人期待。
第三,要肯定孩子自己的感受方式。即使看同样的夕阳,观同样的电影,有的孩子会感动,有的孩子也许不会。感情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如果孩子发现“妈妈总是说我的感受方式很有趣”,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感受方式产生信心,就会更加自信。
如果在养育孩子的同时珍视孩子的个性,其个性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2 重视活动身体的游戏
要多活动身体,培养喜欢运动的、感性丰富的身体
幼儿期是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到了5岁,孩子具备了与大人同样的运动以及活动身体的能力。
孩子只要“会全力奔跑以后,他就想一跑到底”“会跳着走以后,就想总是跳着走路”“会爬树以后,就想爬得更高”,总之他渴望充分活动自己的身体,挑战新的事物。
所以,为了满足孩子的冒险愿望和挑战心理,可以让孩子尽情地玩耍,通过活动身体渐渐养成爱运动的习惯。
另外,通过运动身体还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这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对于事物的理解通常都是基于自己的体验,比如,他们会想“是不是这样的呢?”“不过,这又是为什么呢?”。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其实这跟孩子的体验渐渐减少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要尽量让孩子玩耍,具有更多的体验,培养拥有一个感性丰富的身体的孩子。
3 尽量每天读书给孩子听
听读书是孩子真正意义上学习能力的基石,培养一个喜欢读书的感性丰富的孩子
坐在爸爸或妈妈的腿上,或者钻在被窝里听他们读书,这种体验会永久地留在一个人的记忆中——带着父母全身心的爱。
读书给孩子听不仅仅带给孩子温暖的回忆,如果孩子很喜欢听大人读书,每天都听,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读出文字。还有,经常给孩子读书听,他们将来会非常喜欢读书,这是很多数据已经证明的事。喜欢读书的孩子国语的能力自然增强,而国语能力是所有学习的基础。
书是增加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激动喜悦的根源。
读书给孩子听可以培养出感性丰富的人,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坚实基础。
图画书和儿童文学这类读物,即使孩子自己会读,让爸爸妈妈来读给自己听也是他们最开心的事。孩子上了小学还央求爸爸妈妈读书的话,父母就读给他听吧,直到他不再需要的那天为止。
4 培养一个喜欢制作东西的孩子
人类通过制作才有了进步,通过制作培养孩子的钻研和思考能力
人类从太古时代开始就通过制作工具使自己的生活一点一点得到改善,才有了今天的进化。比如将黑曜石当做刀来使用,或者把木头制成木槌,接着开始制铁,制造车或船,最后发明了擅长计算和记忆能力卓越的计算机。
人类通过对素材进行切割、削剪、敲打、组合等制作行为,将钻研和思考能力等发展人类智慧的信息输入遗传基因中。
让孩子学着制作东西,他们会琢磨“怎么能做出飞得更好的竹蜻蜓呢”,或者“能不能做个有意思的工具呢”,如果真的做出来,他们可以尝到成功的滋味。看到乐器什么的,他们会想“为什么它会发出这种声音呢?”,同时他们也会拥有一种人生观,认为“只要下功夫,总是会有办法的”。
制作东西不仅可以锻炼手指,还能刺激潜在的遗传基因,活化人的潜在能力。
5 伙伴中制造能够互相认可的关系
通过被伙伴认可社会性得到发育,让孩子多多与小朋友玩耍
孩子2岁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让他感到父母珍爱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来帮助自己,自己是被爱着的”。这种感觉是超越了普通道理的,但是具备这种感觉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4~5岁的时期,在集体中被认可变得重要起来。孩子意识到自己单独玩耍不如跟大家一起玩更开心,他们开始寻求玩耍伙伴。在这过程中,他们慢慢知道“伙伴们是需要自己的”。
孩子通过参加游戏,或者在过家家中担任一个角色而明白自己是被别人需要的;如果在保育园或幼稚园中因为照料比自己小的孩子而被老师说“谢谢”的时候,他们也会明白自己是能够帮助别人的。
这种感觉可以通过与朋友一起玩耍而获得,找保育园或幼稚园的时候也要找注重这种集体活动的地方。父母没必要对琐碎小事多发表意见,只要让孩子们自己玩就可以了。
6 培养一个能主动与人打招呼的孩子
打招呼是交流的第一步,父母要做典范
与人打招呼寒暄就像交流的润滑油。与朋友或老师说“早上好”,是开始交流的契机。会简单地寒暄是培养孩子社会性的前提。
与人打招呼这种教育最好不要强制,因为那样不会奏效。最好的办法是爸爸妈妈给孩子作示范。
早上起床后父母对孩子说“早啊”,如果孩子能回应说“早上好”,父母一定要表扬孩子。“我走啦!”“好的,走好啊!”父母这么说这么做,孩子会感到“声音响亮地打声招呼感觉很不错”。
孩子在陌生人面前会感到紧张,有时无法打招呼,这种时候不要责备孩子“怎么不好好打招呼!”因为这样孩子会不再喜欢与人打招呼。可以鼓励他说“下次争取跟人家说‘您好’哦”。
7 让孩子帮个忙
帮忙可以发展孩子的思考能力
在人类长长的历史进程中,孩子作为家庭一员,并没有被当做“客人”,从2~3岁时就开始帮助家人干活,父母培育他们,希望他们尽快独当一面。孩子每天做自己的活儿时,会认真地想“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快呢?”“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呢?”,所以,通过帮忙干活,他们会变得更聪明。
现在这个时代,父母可能认为让孩子帮忙只是添乱,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找一两件事让孩子来做吧。让孩子帮忙洗幼稚园或保育园的室内穿的鞋,帮忙准备饭桌、打扫浴室等等。或者为了让孩子做点事情,可以专门让他在家里将干松鱼削成末儿,这也是件很开心的事。无论做什么孩子都会开动脑筋去想如何能做得更快更好。
即使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也不要责备他,可以跟他说“谢谢,只是这个地方要是更仔细点就好了”。一定要感谢他,“你帮了大忙了”,让孩子感到“我是个有用之人”,这点是最重要的。
8 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这是孩子的知识急速增长的时期,要富有想象地回答他的问题
孩子在幼儿期会快速增加词汇量,据说这一时期可以使用数千个单词。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其数和量都会猛增,人类就会整理之,整理后又会增加,接着再整理,就这样像台阶一级一级上升,不断发展。
孩子记住了很多词汇之后会问,“为什么会下雨啊?”,他们想验证自己的知识。不过,他们寻求的也许并不是“因为天空中充满了水分……”这种自然科学性质的解释。
4~5岁的孩子相信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喜欢泛灵论的思考方式,所以像《北风和太阳》这种童话他们非常容易接受。所以当他们问你“为啥会下雨”的时候,你可以回答他说“因为雨神觉得地上的树啊草啊很口渴,于是就下场雨让它们喝啊”;孩子问“为什么会打雷”的时候,你可以回答说“天上的神仙哥哥和弟弟吵架的时候就会打很响的雷呢”,孩子其实就是想要这种万物充满生命的解释。
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你的回答可以更加拓宽他们充满幻想的世界。
9 文字会10多个,数字学会10以内的基础数
聪明的父母在生活中教孩子数数,让他对文字产生兴趣
到了幼儿期,父母该为孩子入学作准备,让他们学习文字和算术了。
文字方面,入学前只要会读平假名就足够了。每天乐于“听书”的孩子,即使不给他们特别的教育,在上小学之前也会读基本的平假名。即使是不愿意读文字的孩子,只要父母坚持给他读书听,入学前也能读15个字左右,入学后很快就会读五十音图的。
关于文字,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对“文字营造的世界”感兴趣。只会读文字,而对运用文字写出的故事或书信不感兴趣的话,孩子的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关于数字,可以在入浴的时候,或者在拍肩膀的时候数数“1,2,3……”,数到50左右(数唱)。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实际来数点心呀水果的个数“1个,2个,3个……”,这样数字的概念,以及十进位的概念就进入到孩子的脑子里了。
在让孩子做“1+1”的数字加法练习之前,让孩子抄写假名表之前,先要在生活以及游戏中让孩子接触和习惯文字及数字。这样孩子才能顺利进入课堂的学习。
10 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快乐的记忆
幼儿期的快乐和有趣体验是孩子漫长一生的积极动力
孩子的记忆虽然从出生后就有了,但是以后能想起来的只有四五岁以后的记忆。
孩子不是依据自己的意思出生的,当然也不能选择父母。所以,当你问孩子“你的出生并不是你所选择的,不过,这样从妈妈肚子里出生以后,你觉得怎么样?”,如果孩子能说“妈妈,活着真的很有趣,每天都很开心啊。谢谢妈妈生了我”,这就是你抚育他的目标,是做父母的最大的职责。
人即使到了60岁也能很好地记得幼儿期的事情。就算不记得38岁那年的事情,也能想得起来5岁那年的事情,说起来津津乐道。
记忆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说的这事已经是50多年前的事了。爸爸在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带我去游乐园玩,我坐在玩具马上的时候,爸爸跟我开玩笑藏了起来,我大哭着叫“爸爸不见了”,不过不可思议的是,现在浮现在我脑海里的画面是看着我哭的爸爸眼里的情景。在不断地听爸爸说起那时的事情之间,不知不觉地自己的记忆变成了父母当时所看到的景象。
所以,自己的心情,从父母那里听来的话等各种要素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故事变做记忆,然后记忆又回放成故事让我们回想起来。
美好的记忆,其实就是很多的故事组成的,怎么样能多多地给孩子这种快乐故事的素材(体验),是父母要做的事情。
成人之后,不断地回想起幼儿期的事情,自己的心也一遍一遍地回到童年。对自己来说,这是心灵的原风景,它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直接影响着你的后来,会产生很大的不同。
也许我们做不到特别理想的状态,不过,我们还是要争取给孩子的心灵添上快乐的记忆,让他一想起来就会说“我的童年很开心啊”,“爸爸妈妈经常拥抱我来着”。
本文摘自《育儿那些事》作者汐見稔幸 由漓江出版社授权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