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九科教师组团家访检查寒假作业”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台广泛传播,有网友模仿热播剧《狂飙》的口吻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专案组来了。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九门课的教师来查作业,学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据记者后续调查,当时是把多个学生以小组形式组织起来,老师进行集中家访,并不只是查作业。利用假期对学生进行家访,本是正常的行为,但最初看到这条消息的人,都对这个学校和老师的行为不理解,更不会思考消息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仿佛有图就有真相。
美国学者拉夫劳伦·凯斯2004年在专著《后真相时代:现代生活的虚假和欺骗》中指出:人类社会对于真实和谎言,没有清晰的界限,反而存在介于事实与谎言之间的第三种模糊的表达。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从不在乎真相。这也是全媒体时代,只言片语的信息会快速掀起轩然大波并不断反转的根源所在。有人这样描述,信息发布主体和发布渠道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呈现、个体化的解读方式、强烈的情绪代入,使得追寻事实成为人们最不愿意费功夫和时间做的事情,基于碎片化的真相“推演”和“脑补”则简单容易。
教育自带话题属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一旦出现与人们习惯认知和内心期望稍有偏差的消息,都会受到高度关注,并由此招致种种苛责与批评。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现阶段的教育并非完美无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问题客观存在,教育发展需要社会的监督,但前提是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否则,不但不能治病救人,还有可能给生命健康带来威胁。教育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舆论生态。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方方面面都有联系,舆论则是信息传递和联动的重要纽带。
如今,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表达的重要渠道,相较于正确的事情,人们更倾向于就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事发声,导致教育负面舆情数量偏高,影响社会对教育的整体印象,也给学校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处在各类信息的高压下,学校和教师做事情首先要看会不会引发舆情,如果有引发舆情的风险,哪怕是正确的事情,也可能会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