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这天与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会聚兰亭一起过“禊节”而为那天的诗赋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后来有名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全贴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们饮酒赋诗、流觞曲水,写完这篇序后,相传酒醒后王羲之又写了好几遍,但都不及这篇写得好。王羲之也对他十分珍惜,视为珍宝。
唐太宗时,为得到《兰亭集序》的真迹,曾派监察御史萧翼前往越州的一所寺院,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王羲之的后人智永和尚的弟子辩才手中得到《兰亭集序》真迹,交给唐太宗。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唐太宗亦将《兰亭集序》视为珍宝,令当时的书法名家们临摹书写。相传,唐太宗死后,将《兰亭集序》作为随葬品带进了陵墓,即唐昭陵。
史料记载,唐末温韬盗掘昭陵,发现“钟、王墨迹,纸墨如新”,遂全部取出,流落民间。但是否确凿,又不得而知,因为《兰亭集序》的真迹到如今都是个谜。现今流传的被认为是唐代的精摹本,也又认为是宋代临摹的。
唐代的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等,皆对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心悦诚服,故王羲之有“书圣”美誉,他的《兰亭集序》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本人不敢妄论,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有两层原因:
其一、通篇字体超绝
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他的书写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他与三国时的书法大家、“楷书鼻祖”钟繇并称为”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可见其书法水平的影响深远。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梁武帝萧衍称他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赞其“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尤其在《兰亭集序》中,“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中二十多个“之”字,又各不相同,变化万千。体现出东晋书法的细腻多变、中庸之和的韵味和超凡脱俗、行云流水的境界水平。
其二、全贴意境深远
东晋时的社会政局表现为无为而治的老庄学派,玄学盛极一时,然而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现出的却是在“人生苦短”基础上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执着与向往。
更为可贵的是文中语句疏朗简净、朴素自然,但又不失音韵和谐、韵味深长,完全没有当时文风的雕章琢句与华而不实的风格。
最后指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人如何看待今天的我们就像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前人一样,不管时代如何改变,“其致一也”,留给我们后世的是无尽的感慨与思考。
为什么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
我以个人的审美感受略谈《兰亭集序》的可贵之处。
早先看到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时,只觉得这是一满篇充满着“修改错误”的书法作品,而没有知觉到它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价值。今天只细看其中的一个具体的字,收获了不一样的触动。
右军酣畅淋漓的行笔运墨,他笔下的字,犹如一个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用“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这舞女不仅有着超高的舞蹈技术技巧:腰软,腿直,翻转自如,而且有着饱满的精神表达:用满目深情诉说着一段段情感。更可贵的是,由数名技艺如般高超的舞女队伍,共同演绎一番乐舞篇章。这一篇章不仅有纯艺术形式的欣赏价值,还有思想的高度,承载一个足已令人深思的形而上的内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一句,将观者、欣赏者带入这一宏大的乐舞队伍中,使其不知不觉地在队伍中舞动起来,融为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
《兰亭集序》 神龙本
妙哉,美矣!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其基本的立足点就是“势”。高明的绘画不仅表现事物之形,能表现事物之形的绘画只能算是画之下品,能品。画师若能表现事物动态之势,不拘于有限的形式,表现出韵外之致,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便可入妙、神品。书法中也讲究一个“势”字。王羲之也曾说过:“疾涩,势也。”书法之势,一曰疾,二曰涩。涩非迟也,疾非速也。疾形容笔势之快速,涩则强调笔势中因蕴含张力而显现的力量感。书法之势亦如“狡兔暴骇,将奔未驰”,表现出了一个受了惊吓的兔子立起蹄尖即将奔跑的动态。将奔未驰之势,也是舞蹈艺术的追求。由此,对势的追求与欣赏,勾连了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与舞蹈艺术。
《兰亭集序》单字“稽”
从具体的书法的角度来看,这“稽”字结构精准,和谐,线条流畅、变幻各异,字形充盈,兼有动势与力量感。正应了孙过庭在《书谱》中所描述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笔笔变,笔笔转,又笔笔流畅,在流动中臻于完美,却又不止于完美,复归于流动。另外,在全篇《兰亭序》中出现了20个“之”字,加上落款1个“之”字共21个“之”字。这21个“之”字无一雷同,体态各异,美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王羲之在创作《兰亭集序》时,并没有遵循固定的成法、有为法。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这一切都直接流于作者的创作灵泉。怪道让后代临摹的书家望洋兴叹,不禁感慨“不恨臣无二王法,只恨二王无臣法!”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