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X交易所送您1050USDT
首页 本地 “人肉开盒”调查:谁在售卖你的隐私?

“人肉开盒”调查:谁在售卖你的隐私?

  受访者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中,内容涉及“查询犯罪记录900元,最低750元”等关键词。扫码、点击陌生链接等行为,潜藏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人肉开盒”调查:谁在售卖你的隐私?

“人肉开盒”调查:谁在售卖你的隐私?

  受访者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中,内容涉及“查询犯罪记录900元,最低750元”等关键词。扫码、点击陌生链接等行为,潜藏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可能只是通过一个账号、在社交媒体上一则不经意的留言、或者是一次购物经历……你的全部个人信息就能被顺藤摸瓜“开盒”出来。私人照片、身份证号、家人和地址、名下财产,一览无遗。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点此注册 WEEX 账户,领取 1,050 USDT 新用户奖励

  近期,中央网信办发文,明确表示整治“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行为。知名网络平台B站通报一起“人肉开盒”案例,违法者来自18个省市,主要活动者是未成年人,该事件阅读量超3.9亿。个人信息安全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名词解释

  所谓“人肉开盒”又称“开盒挂人”,是指违法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电话、照片、身份证号码等,将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公开在网络上,甚至实施电话骚扰、网暴攻击、恐吓威胁等违法行为,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伤害。

“人肉开盒”调查:谁在售卖你的隐私?

  “裸奔”的个人信息

  “前不久,我的评论区‘炸了’!”

  谈到“人肉开盒”,一位受访者说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前所未有的上百条评论赫然罗列在评论区,一条又一条的抨击和谩骂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这是因为她发表了一条评论网络热点事件的消息,因为话题热度高,一些网友“冲进”她的账号,评论、私信、谩骂。更可怕的是,她在后续的一段时间里,被各种电话骚扰,甚至遭受威胁,“上网一查才知道,或许我被‘人肉开盒’了。”

  济南日报记者向37位受访者发出调查问卷,部分受访者对“人肉开盒”这一名词表示陌生,但提到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则表示“了解”。在“有无被陌生电话反复骚扰过”“刚浏览完某品牌官方主页就被多次推送相关产品链接”“个人信息泄露”一栏,37份问卷中全部填写了“是”。其实,“人肉开盒”正是上述行为的网络代名词。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点此注册 WEEX 账户,领取新用户专属 WXT 空投

  记者连线了市民晓晓(化名)。此前,她通过多个渠道,添加了一名可买卖信息的“商家”。

  “请问我能从你这里了解个人信息吗?”

  “能。”对方回答后,紧接着发出消息:“撤回你说的。”

  这是晓晓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截图显示,商家标注了“知识付费查询代劳10元”“各种代找”等关键词。然后,对方发来一张二维码,示意晓晓添加微信说明具体情况。

  晓晓通过微信添加此“商家”的个人账号后,对方称“查询犯罪记录900元”“我发一份以往的给你看”。紧接着,一张标记着姓名、身份证号、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从业单位,以及“在逃人员撤销、违法犯罪人员、机构法人信息、出入境证件”等详细资料的清单截图被发送到了晓晓的手机上。“这让我觉得很没有安全感,个人信息在‘裸奔’。”晓晓说。

  采访中,记者也通过某平台联系了类似的“信息代查”者。他们普遍警惕性很高,反复盘问:“怎么找到我们这呢”“我们不接此类业务”。还有一个“客服”说“可以”,随后马上撤回了信息。

  记者看到,此“商家”的广告宣传栏标注了这样的“必看内容”——“禁止咨询敏感词内容、敏感词记得撤回、千万不要说这那能不能cha。”

  沟通中,“客服”还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图片,提供手机号或身份证号就能查到某个人的婚姻信息、火车飞机的乘坐信息。其中,查询犯罪记录最低750元,酒店开房记录查询则“需要大几千”。

  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多项罪名

  这些“开盒”的信息从何而来?

  “我怎么知道自己花钱买的信息是真实的?”

  面对晓晓的询问,屏幕另一端的“商家”给出“我们是直接出图的,你一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我们内部能协调”等说辞。

  此前,一位媒体记者也在网络上找到了提供此类服务的“开盒者”,对方表示“开盒”百元一人,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开盒”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社交账号、亲属联系方式等。

  “人肉开盒”,从明星到普通人,都可能遭遇“无差别攻击”。律师张毅说,包括“人肉开盒”在内的网络负面极端行为,呈现出成本低、群体化、链条长等特征。此类行为不仅涉及民事侵权责任,也可能触犯刑法的有关规定。重要的是,如果这种行为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危害后果,可能会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比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侮辱罪、寻衅滋事罪。

  “如果通过这些网络的谩骂攻击进一步获取钱财,还可能会构成财产犯罪。”一位法务工作者说,打击“人肉开盒”并非一日之功,要做好风险源头预防。从现实来看,金融、电信、房产、酒店、劳务中介等行业,由于掌握大量个人信息,出现泄露个人信息的概率也相对更高,有必要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呼吁“清单化”,完善发现和应对机制。

  别做黑色产业链中的一环

  “如果我都可以通过这种线上平台买个人信息,那岂不是普通人都能买?”

  面对晓晓的疑问,张毅给出的答复是,线上平台和企业要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强化合规经营意识,“作为普通市民,我们更不能参与买卖,否则就会成为环环相扣的黑色产业链中的一环。”

  此前,针对“人肉开盒”,美团方面表示,严格按照法规要求,重点围绕“告知—同意”“最小—必要”等基本原则,通过推进产品隐私管理功能迭代优化、提高隐私规则透明度等多项举措,来保障用户知情权、选择权等个人信息权益。

  9月25日,“两高一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及: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集中整治7类突出问题,其中就明确了对“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行为的整治。

  “防止自己被‘人肉开盒’,首先要提升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对自身和家人的敏感信息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企业作为数据处理者应该尊重相关的隐私保护要求,从技术上可以在内部对用户的手机号等敏感信息脱敏,防止敏感信息被泄露。此外做好敏感信息的权限控制和泄露可溯源。”记者连线了一位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他说,“就我个人的习惯来说,我是不会在社交平台传一些个人生活照、家人照片的,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在‘朋友圈’内部贩卖个人隐私的行为发生。”

  一则点赞量过万的留言这样评价“人肉开盒”——正因为隐蔽性强,“开盒”行为才能躲在阴暗角落里如此放肆!到了该“就事儿论事儿”的时候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济宁立场,若有侵权请在文章下面留言,我们将尽快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2jn.cn/post/8073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