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BA智库·姜榆木
最近,在知乎刷到这么一条热门问题:
“和老婆结婚时,老婆只要了1万彩礼,现在弟媳要20万,父母答应了,老婆心态崩了,我该怎么办?”
出人意料的是,被这出家庭闹剧吸引而来的,却有许多职场人士。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看到“媳妇彩礼1万,弟媳彩礼20万”等描述,都不约而同想到职场中的“工资倒挂”。
各种出谋划策,也开始循着职场那套思路:
彩礼倒挂,可以像老员工一样巩固话语权。
老员工工资被倒挂,就懒得多做事。你家彩礼不如弟弟多,就让他们多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
类似回答,听着似是调侃,却多少反映了当下职场人的无奈。
一直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身处职场,则更是如此。
人们往往能接受和身边同事拿着一样绵薄的薪水,却很难容忍一位手握高薪的外来者打破平衡。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而当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任何与“倒挂”有关的字眼,都足以触动职场人敏感的神经。
01、彩礼倒挂是人情混杂,工资倒挂是利益至上
彩礼倒挂可能牵涉许多情感因素,比如父母偏心、夫妻感情、兄弟关系。
相比于此,工资倒挂则更为纯粹,只是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产物。
格局小的老板,拼命压榨老员工的薪水,流入自己腰包。
不过稍有些管理头脑的企业,都明白这种逐利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所以在用人方面还是舍得花钱的。
可为何即使如此,仍会有普遍的倒挂现象,甚至像美团、腾讯这种龙头企业都无从避免?
说到底,这是企业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一家企业再有良心,也得按员工创造的价值来发工资。
当员工做出更多业绩,企业论功行赏,把业绩的增长体现在员工涨薪上。
可如果外部市场发展更快,平均价值产出更高,这时企业若想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就必须以市场定价的工资水平来招募人才。
如此一来,工资倒挂的情况便出现了。
出现这种情况,家底薄的公司自然是力有不逮,但一些大公司有时也会刻意为之。
因为大企业虽然容错率高,相应的试错成本也更高。
毕竟体量摆在那边,一些新颖却不成熟的技术若应用不慎,很容易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坏。
为此,他们会适当控制自己的发展进度,在一项技术成熟之前,让其他公司分摊掉试错成本。
等到逐渐形成市场趋势,再去招募现成的人才,哪怕薪酬倒挂,比起自己搭建体系、培养人才的成本,也几乎可忽略不计。
所以你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工资倒挂的本质就是环境追求利益最大化。
《原则》里有句话:“环境不为取悦你而存在,你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得失,与环境的得失同步。”
身处职场,终究不能像处理家庭闹剧那样,局限于三两人之间的纠纷。
彩礼被倒挂,以后赡养老人的活少干点,就算扯平了。
但工资被倒挂,只有思考如何拥抱整体环境的价值趋势,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02、保留自我溢价权,警惕“去能力化”
前段时间,遇到一位朋友,满脸怨气。
他参加工作已第5个年头,一直勤勤恳恳。
公司刚招一批新员工,指派他做带教。
有天他在食堂,刚好他徒弟坐在侧前方,和他们同期进来的新员工边吃边聊。
偶然间,朋友听到这届新人的起薪居然比自己现在到手的还要高。
他立刻就气不顺了,下午徒弟来找他请教问题时,他啥也不教,还话里有话地说:
“你自己学好了,我可教不起你!”
我随口问:“那这个新人没人教,后来怎么了?”
朋友脸色一下变得尴尬起来。
其实,他作为带教,不过是指导一些流程方面的工作,让新员工早点上手。
他的徒弟在他这里没问着,自己查查资料,拿出来的东西跟老员工相差无几。
不仅如此,相较于传统工科类专业出生的老员工,他这徒弟还懂编程,一些老员工没法胜任的岗位,反倒他能上去顶。
反观我这位朋友,说说有5年的工作经验,充其量是工作1年的经验,重复用了5年。
遇到工资倒挂,心里虽然憋屈,但你若建议他跳槽去争取更高的工资,他也无非苦笑摇头。
倒也不能单纯说他不思进取。
事实上,任何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对员工“去能力化”的倾向,有意无意透支员工未来的选择。
就像我之前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合资车企里做技术研发管理。
听着很高大上,但剖开来讲,就是管一个小小的方向盘。
一辆车子,从动力系统到底盘,从车身到内饰,林林总总能分出几百上千个零件,然后每个人就分管其中一个到两个零件。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能随时找到顶替的人,可员工的发展却被极大压缩,进而失去工资溢价的资格。
而外边的世界日新月异,高校课程也是每年都在换,在这种情况下,刚毕业的学生往往还真比老员工更上道。
试想你若是老板,愿意用钱去留技能僵化的老员工,还是去招能力突出又朝气蓬勃的新员工?
因此身处职场,比起工资倒挂,我们更该避免的,是能力倒挂。
03、明确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价值
如何避免能力倒挂?
最重要的就是认清自己的价值。
B站UP主LKS曾采访乐游科技的CEO许怡然。
后者有着极其耀眼的职业生涯,从来没有为工资倒挂发愁,甚至还创造过连续7年,工资翻60倍的记录。
其中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你的工资不是你老板决定的,而是竞争公司相同岗位的工资决定的。”
换言之,一个人最应该清楚的,不是公司发给自己的工资,而是市场对自己的报价。
刚毕业那会儿,我和别人合租。
室友虽已工作两年,手机里的求职软件却一直没有卸载。
他一般通过求职软件关注3方面的事情:
1.自己公司在招聘同岗位的员工时,技能要求有哪些更新;
2.竞争公司的同岗位起薪是多少,和自己公司的要求有哪些不同;
3.同行业内薪资较高的岗位是什么,大体有哪些技能要求;
除此之外,他时不时会给一些感兴趣的岗位投递简历,有时收到面试通知,哪怕是请事假,也会跑去参加。
并不是说,他一入职就在谋划跳槽。
有时别家公司给他Offer,他不一定去,但如果面试被拒,他会尽量和面试官或其他应聘者交流,搞清楚自己为何没被录用。
他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清楚自己的行业定位,明确能力提升的方向。
凡事有所准备,真正遇事之时,便永远拥有选择的权利。
后来疫情来袭,我这室友跳到一家新势力造车企业,工资不但没受疫情波及,反而还翻了一番。
MBA智库百科有个“沃尔森法则”,意思就是,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放之个人层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想要得到更高的价值回报,就必须跳出公司的局限,着眼市场的发展。
有目标地提升自我能力,才可能真正跳出倒挂的怪圈。
△ 写在最后
孟晚舟曾说:“以前我们按资历定薪,现在我们按能力定薪。”
一位老员工,如果一直在贡献没有价值的苦劳。
那么,这样的苦劳积攒再多,也不会变成功劳。
没有功劳支撑的资历,又何以支撑更高的薪水?
有一份能力,创造一份价值,获取一份回报。
能力,放之任何行业,永远有其明码标价的资格。
瑞·达利欧曾说:
“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需要以足够快的速度不断改善,超越平凡,走向卓越。”
在环境不断变化的当下,与其祈祷自家公司的工资水平始终能赶上市场平均,不如让自己能力进步的速度跑赢大盘。
写在最后:
“和老婆结婚时,老婆只要了1万彩礼,现在弟媳要20万,父母答应了,老婆心态崩了,你该怎么办?”
留言区,期待你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