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大
近日,一张模特拍摄动图在网上火了一把:
图里是一位叫梁晓晴的女孩儿,正在极其流畅的做着各种拍摄动作。
令人称奇的是,梁晓晴早在十八岁就已经化着显老的妆容、梳着妈妈式的盘发做起国内老年人服装模特。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如今三十岁的她更是接到了国际知名设计师品牌AlexanderWang的新品拍摄邀请。
作为资深“淘女郎”,梁晓晴有自己过硬的技术:1分钟100个姿势,0废片。
即便有人说她拍照如同机器,动作生硬没新意,但就是靠着这套早已化为本能的“机械动作”,让她在二十出头就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
行为科学家贾森·赫雷哈说:“习惯是解决我们环境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的可靠方法。”
当一个习惯不符合主流思想、也不利于个人发展时,就会被称为恶习。
而当一种习惯、本能可为他人带去价值,并给自己带来收益时,它就可以称为技能。
把一套可以反复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动作训练为习惯、甚至内化为本能。
可以说是为数不多普通人可以遵从的人生信仰了。
WEEX交易所宣布将于今夏上线其全球生态激励通证WEEX Token(WXT)。WXT被设计为WEEX交易所生态系统的基石,作为动态激励机制,主要用于激励WEEX交易平台社区的合作伙伴、贡献者、先驱和活跃成员。
WXT仅开放代理、渠道等合作伙伴折扣认购,未来零售投资者可通过新用户注册、交易挖矿、参与平台活动等方式获得WXT奖励。
01、化技能为本能:只有本能才能对抗本能
进入正题前想分享一个有趣的实验:
动物学家福克斯将一只雌火鸡和臭鼬玩具放在了一起。
因为臭鼬是雌火鸡的天敌,火鸡本能的就对玩具抓了起来。
你以为实验这就结束了?
其实福克斯还留了一手,他在玩具里塞了一个录音机,并录制了火鸡宝宝发出的“叽叽“声。
只要一按播放键,火鸡就立马把“臭鼬“收拢到翅膀下照顾起来。
看到这个实验,不少人觉得火鸡特傻,行为按一下就“播放”。
但其实只要条件足够,人类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
遇到地位比我们高很多的人,我们会“播放”依从行为,听之任之; 遇到稍有敌意的客户,我们要么播放“逃避”行为,草草了事,要么播放“对抗”行为,不断反驳客户。
为何会出现这情况呢?这还得从史前时期讲起。
那时,族群首领地位极高,甚至可以将看不顺眼的成员赶出群体。
因为独自生存在那时几乎不可能,害怕脱离群体的人就逐步产生了顺从首领的本能。
而当遇到猛兽,人们要么拼命的抵抗,要么玩命了跑,于是就有了“战或逃”的本能。
这些本能发展至今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但也不乏调和之计,那就是用本能对抗本能,即将想要的效果训练成本能。
美国的王牌飞行员,就将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在正式战斗前,他们会对各种战斗场景进行模拟,实践出最佳的应对方式。
然后,再对同一个应对操作训练上百次。
只为在真实战争的恐慌下,能本能的做出最佳反应。
靠着这套理念,美国人曾在一场战役里创下击落33架敌机仅自损一架飞机的战绩。
销售大师科林斯坦利曾指导他的学员,要想减弱销售中“战或逃”的本能反应,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销售技能训练144次。
144,这个数字精确到让人产生怀疑。
但也能足以让人意识到:
也许,平时那些常挂口边的“紧张”,都只是在掩盖自己训练不足的借口罢了。
试着把核心技能打磨成一种本能,
也只有如此,失利后“问心无愧”一词才真正配得上自己。
02、手动档转自动档:高手的必经之路
如果有人问我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领域的高手。
我会毫不犹豫的讲:“看他能否干着别的事的同时,还能边把你说的那件事干好。”
会开车的朋友可以回忆下刚学车那会儿的场景。
“踩刹车、放手刹,慢慢松开刹车,观察路况、合适的话轻踩油门…”
似乎只是保证汽车平稳运行就耗费了所有注意力,这时要再有人在旁边指手画脚,那绝对会慌。
但如今成为老司机的自己,边穿插于复杂路况,边跟乘客谈笑风生已不是什么难事。
是技术提升带来的心境变化导致了这一现象吗?
其实远远不止,甚至在生理上也有变化。
曾就有科学家就拿小鼠做实验:
当小鼠在走一条新迷宫时,前几次它大部分的大脑还会处于活跃的学习状态。
等小鼠尝试到一定次数后,这条迷宫的路线就会被“打包”并储存起来。
当再走迷宫时,之前存储的路线会被立马调用。
此时再走看似复杂的迷宫,小鼠的大脑就仅剩很小一部分在活跃了。
实验反应出的大脑特性也适用于同为哺乳动物的人类:
当我们在刚踏入一门新领域时,往往会十分费神、甚至痛苦。
因为大脑此时在不断地处理零散的信息,做着十分耗能的“打包”过程。
当积累了足够的练习,我们只需耗费少量脑力,就能处理这些打包齐整的信息。
而多出来的脑力,则能支撑我们在开车时闲谈、在保证演讲顺利的同时还能兼顾幽默。
因此,当你发现处理一件事如同呼吸一般,本能的就做出了反应。
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能“躺着挣钱”的自动化状态。
李笑来就把大脑的这一特性玩地十分溜。
在他眼里,一个领域就是由第一二年的不断尝试和疯狂练习,以及后面自动模式下的“坐享其成”构成。
对于我们常人而言,仅用一两年就在一个领域登封造极绝不是易事。
但也不妨碍我们在面对痛苦不堪的练习、感觉难以坚持下去时想想大脑的这一特性。
也许,仅仅只是边干活边吃早餐的场景,都能推动我们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03、两种思维,打磨完美本能
本能,听起来十分抽象且复杂。
但除了诸如生存繁衍的原始本能,人们的本能往往源自几个简单的习惯。
诚然,市面上教人养成习惯的方法论已经十分成熟。
却鲜有人从触达习惯本质的思维做文章。
接下来,就从习惯的“开始”和“结束”节点下手,帮你用最简单的动作打磨一款程序。
1.按钮思维
从开头的火鸡实验看来,人类的本能有着“一按就放”的特点。
这一特点看似不可控。
但若能给自己想培养的本能设置一个按钮,则将最大程度保证预期效果。
语言晦涩,不如看看“飞鱼”菲尔普斯是什么做的。
从12岁起,菲尔普斯就会在下水前来一套高度流程化的操作:
先用固定方式做拉伸、再听同一套嘻哈音乐、最后在胸前来回摆臂,接着站上跳台。
靠着这套操作,飞鱼在身体天赋还未尽显的16岁,就打造出极为稳定的比赛状态,一举打破世界纪录。
借此可看出,若想保证技能平稳的运作。
除了人尽皆知的刻意练习外,设置一套流程,哪怕只是一个细微动作作为按钮,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篮球巨星詹姆斯,就习惯在投掷三分球前看一眼球。
这个提醒防守者的鸡肋动作,却实实在在成为了他训练成果的触发器。
如果说,一个重要的比赛、考核、演讲可用设按钮以稳固心态。
那么回归生活,把已有的本能作为按钮,则可以顺应人性的方式助推习惯养成。
《掌控习惯》一书中,就提过一个习惯叠加的方法:
“建立习惯的最佳方法,就是确定已有习惯,然后把新行为叠加上去。”
比如,脱下上班穿的鞋以后,立马换上运动装,以养成健身习惯; 上床后,就立马打开床头的书,以养成阅读习惯。
“任何行为都不是孤立的,每个动作都是触发下一个行为的提示。”
试着给生活增设按钮。
没准,从前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小行为都可以变成宝贵的财富。
2.奖赏思维
如果在网上搜索:“快速养成一个习惯?”
一定会有不少过来人告诉你:“习惯养成要靠长时间的坚持,可能是21天,也可能是三个月,总之追求快速是不可取的。”
这种说法固然没错,也十分符合我们的个人经验。
但却有些落伍了。
其实早有科学研究表明,只要奖赏足够,一些事只需做一次就能养成习惯。
比如刷短视频,玩内容刺激的游戏,
就总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奇感作为奖赏,以至于尝试一次就停不下来了。
这时可能又有人要问了:“我时不时也会犒劳自己,为何也是收效甚微呢。”
还是以刷短视频为例。
像“犒劳自己顿好的”这样的的奖励,和我们的要养成的习惯时间跨度太大。
无法像短视频一样及时带来快感,以至于大脑无法识别出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因此,只要稍作调整:
在执行一件事后就立马奖赏自己,哪怕只是在心里默默的表扬自己,或做个简单的庆祝动作。
都足以让大脑建立起类似“完成XX就会心情愉悦”的情感联系。
做完事给自己庆祝,看起来有些幼稚,甚至有些傻,
但却是行为学家福格最引以为豪的研究结果,帮助多位学员养成梦寐以求的习惯。
有时,改变就来源于一个大部分人都瞧不起的简单信念。
写在最后
人类是自我解释的动物,我们十分擅长用各种的理由骗过大脑。
但殊不知,身体却十分诚实:
在练习阶段糊弄过自己时,恐惧本能就很可能让将来的自己露出马脚。
养成一个习惯、练就一番本领从来都不是易事。
但正如刘润老师所说:“苦功夫才是真捷径,不逼自己一把,你怎么知道你不行。”
愿你我都能练出能源源不断带来盘缠的本能。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曾大,一个沉迷于深度思考,对文字有那么些敏感的个人成长者。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