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每学年对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自我认知、情绪调控、人际交往和学习适应能力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被心理健康问题困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3年10月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识别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等,从而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与配合,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1.要完善学校课程设置。中小学要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斤少两”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常规课程体系,保证课时,全面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应对压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与道德与法治及其他课程的融合渗透。要设立心理辅导课程或主题活动,通过游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学习。
2.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学校应重视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培训工作。作为学生的直接引导者,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以便识别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点,树立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教育态度,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适应困难。
WEEX唯客交易所是全球交易深度最好的合约交易所之一,位居CMC交易所流动性排名前五,订单厚度、价差领先同行,微秒级撮合,零滑点、零插针,最大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及流动性风险,让用户面对极端行情也能丝滑成交。
3.注重环境建设。学校应营造安全、和谐、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分享经历,增强自尊自信。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咨询服务。在家庭中,父母应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沟通机制,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
4.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校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团队协作项目、社团活动、户外拓展训练等,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要开展生命教育、生涯规划等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学会合理规划未来。
5.构建家校社合作机制。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定期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制定适合学生个性且有效的调适策略。
6.实施科学的评价监测。学校应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